2024.12.25 星期三 农历甲辰年十一月廿五日
名人名言
【原文】
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
【大意】
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停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
诗一首
送杜十四之江南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船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译注】
诗的首句“荆吴相接水为乡”(“荆”指荆襄一带,“吴”指东吴),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荆吴相接”恰似说“天涯若比邻”。说两地,实际已暗含送别之事。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情味:落魄远游的人是最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的。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眼量。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不说“为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深长: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这样说虽含有“扁舟暂来去”的意思,却又不著一字,造语洗炼含蓄。此句初读似信口而出,细品其味无穷。若作“荆吴相接水为乡”,则诗味顿时“死于句下”。
次句“君去春江正淼茫”承“水为乡”,说到正题上了,话仍平淡。“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正渺茫”是眼前景,写来似乎不费心思。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春江渺茫,正好行船。这是喜“君去”得航行之便呢,还是恨“君去”得太快呢,景中有情在,让读者自己去细细品味。
到第三句,触景入情。朋友刚出发,便想到“日暮征船何处泊”,联系上句,这一问十分自然。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阔大者愈见阔大,渺小者愈见渺小。作者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会不会找不到停泊之所,句中表现出了对朋友一片关心,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了一片惜别之情。这一问实在是情至之文。前三句饱含感情,但又无迹可寻。
末句“天涯一望断人肠”则卒章显意:朋友,别了!“孤帆远影碧空尽”,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心潮汹涌。第四句将惜别之情上升到了顶点,所谓“不胜歧路之泣”(蒋仲舒评)。“断人肠”点明别情,却并不尽露。原因在于前三句已将此情孕育充分,结句点破,恰如水库开闸,感情的洪流一涌而出。若无前三句的蓄势,就达不到这样持久动人的效果。
此诗前三句全出以送者口吻,“其淡如水,其味弥长”,已经具有诗人淡雅宁静,风神散朗的自我形象。而末句“天涯一望”四字,更勾画出“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王维《齐州送祖三诗》)的送者情态,十分生动。
读者在这里看到的,与其“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闻一多《唐诗杂论》)。
全篇用散行句式,如行云流水,近于歌行体,写得颇富神韵,不独在谋篇造语上出格。此诗表达的离别之痛的确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