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3 星期一 农历甲辰年十一月廿三日
名人名言
【原文】
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大意】
那些说别人缺点,夸自己优点的人,一方面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另方面是嫉妒别人的优点,目的就在于贬损他人,抬高自己。
诗一首
戏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
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
总为从前作诗苦。
【译注】
《戏赠杜甫》是李白赠于杜甫的诗。李白和杜甫二位唐代大诗家虽然年龄上是李大杜小,相差十一岁,他们却成了忘年之交。对诗歌艺术的狂热喜好和高深造诣使他们成了志同道合的知交,而共同的远大抱负、正义立场以和政治上的失意境遇,更使他们情同骨肉终身不逾,高尚的友情和美妙的诗歌一样垂诸千古。
在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交往中很多和诗。李白的这首《戏赠杜甫》曾引起过前人的误解,都出在这个“戏”字上。唐人孟棨认为李白讥笑杜甫作诗拘束,而郭沫若则不然其说,见解高明。
郭对诗的末两句解释为李问杜答,信增亲切之感,不失为一说。其实“戏”字并非都是讥笑的含义,也可解作“开玩笑”。古人写诗题为“戏赠”,也不都是嘲弄,有许多则表示善意的玩笑语,而玩笑语之中,往往是些真情实话,更倍觉亲切可爱。
此诗前两句运用铺叙手法描绘出一幅李白在饭颗山上遇见头戴竹笠的杜甫的情景;末两句为李问杜答,新颖别致,给人以亲切之感,似是玩笑之话而实为肺腑之言。全诗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生动诙谐地塑造了杜甫苦心作诗的形象,亦暗喻自已“为作诗苦”,情深意浓,体现了李白与杜甫之间的真挚友谊。
此诗幽默诙谐,甚至滑稽,类似于打油诗。其实这并不是李白嘲讽杜甫作诗拘束迟缓,更不是李白看不起杜甫。谑而不虐,体现了李白对杜甫的知心和关爱。杜甫“穷年忧黎元”,写作极认真,“语不惊人死不休”。另一方面,他仕途坎坷,穷困潦倒,可能营养不良。李白显然了解这些,而自己的处境也不比他好,不过李白达观些,随便些,同时又大了十一岁。
因此,李白实际上是以此诗劝慰杜甫:诗歌当不了饭吃,不要为了写诗太苦了自己,太瘦了不好,要注意自己的健康。而李白作诗比较洒脱,信口拈来即诗;而杜甫作诗向来是苦费心思的,苦用心的结果在李白的眼里便成了身体消瘦的原因。这样不仅作诗苦的“苦”字有了着落,连太瘦生的“瘦”字也有了来历。诗的后两句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新颖别致,给人以亲切之感。
这末两句,即使解作全都是李白的话,也未尝不显痛切关怀之情。要知道,李白也是专心致意于诗歌创作的,也一样“为作诗苦”。共同的爱好,共同的习性,共同的甘苦,才有这共同理解,似是玩笑话而实为肺腑之言!李白是把人生诗情揉得最好的人之一,由此诗中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