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1 星期六 农历甲辰年十一月廿一日

名人名言

【原文】

处事最当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清〕陈继儒《小窗幽记》

【大意】

遇事需要处理时,最恰当的做法是深思熟虑,延缓一下再办,把问题想透了就会了解事情的原委,处理得慢一点就会防止失当和偏颇。


诗一首

春闺思

〔唐〕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

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

昨夜梦渔阳。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集部·御定全唐诗 卷 367

【译注】

风俗画画家画不出时间的延续,须选“包孕最丰富的片刻”画之,使人从一点而窥见事之前因后果;而唐人五绝名篇也常运用此法,张仲素的《春闺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此诗的意境很像一幅图画,甚至有几分像是一个雕塑。“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城边、陌上、柳丝与桑林,已构成一幅春郊场景。“袅袅”写出柳条依人的意态,“青青”是柔桑逗人的颜色,这两个叠词又渲染出融和骀荡的无边春意,组成了一幅村妇采桑图。

后二句在蚕事渐忙、众女采桑的背景上现出女主人公的特写形象:她倚树凝思,纹丝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笼”——这是一个极富暗示性的“道具”,“提笼忘采叶”,表露出她身在桑下而心在他方。至于心儿何往,末句点出“渔阳”二字,意味深长。“渔阳”乃唐时征戍之地,定是这位闺中少妇所怀之人之所在。原来是她思念起从军的丈夫,伤心怨望。诗写到此,已入正题,但并未直说眼前少妇想夫之意,而是推到了昨夜,说“昨夜梦渔阳”。写来不仅更加婉曲,且能见昼夜怀思、无时或已之意,比单写眼前之思,情意更加深厚。

“提笼忘采叶”,这是诗中精彩的一笔,是从上古诗歌中借鉴而来。杨慎早有言,说:“从《卷耳》首章翻出。”

《诗经·周南·卷耳》写女子怀念征夫之诗,其首章云:“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斜口小筐并不难采满,卷耳也并不难得,老采不满,是因心不在焉、老是“忘采叶”之故,其情景确与此诗有神似之处。但就诗的整体说,彼此又不尽相同。《卷耳》接着写了女子白日做梦,幻想丈夫上山、过冈、马疲、人病及饮酒自宽种种情景,把怀思写得非常具体。而此诗说到“梦渔阳”,似乎开了个头,接下去该写梦见什么,梦中如何,但作者却戛然而止。提笼少妇昨夜之梦境及她此刻的心情一概留给读者从人物的具体处境推断,语约而意远。这就以最简之法获得了很大的效果。因此,《春闺思》并不是《卷耳》的摹拟,它已从古代诗人继承而又有所创新了。

此诗篇幅短小,但构思精巧,妙引经典,剪裁得当,画面鲜丽,寓意深远,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