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0 星期五 农历甲辰年十一月廿日

名人名言

【原文】

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临政事必烦。

尚书·正义·卷十八

【大意】

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着墙壁站着,什么也看不见,一旦面临政事就会烦乱,不能治理。


诗一首

苏武庙

〔唐〕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

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

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

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

空向秋波哭逝川。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集部·御定全唐诗 卷 582

【译注】

这首《苏武庙》凭吊苏武,赞颂了苏武忠君爱国的精神及崇高的民族气节,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爱国思想。诗虽名为《苏武庙》,却只有第二句“古祠高树两茫然”描绘了苏武庙的景象,其余诗句简练叙述了苏武在匈奴持节不屈十九年,终得回归汉室的经历。

首句选取了苏武初见汉使的场景:“苏武魂销汉使前”,写苏武突然见到汉使时悲喜交夾的激动心情。

汉昭帝时,匈奴与汉和亲。汉使到匈奴后得知苏武尚在,乃诈称汉朝皇帝射雁上林苑,得苏武系于雁足的帛书,知其在某泽中,匈奴方承认并遣其回国。十九年羁留胡地几经生死,连代表汉皇的旄节上的节旄都已落尽。苏武本以为此生归国无望,故乍见国使,得知还国在即,他心中那强烈的感受是任何文字都难以描述的!“魂销”二字高度概括了苏武百感交集的心境。次句写苏武庙的肃穆景象,“古祠高树两茫然”,是说祠和树年代杳远,为三、四两句转入对苏武当年生活的追思缅怀作好铺垫。

这里的“茫然”不仅是苏武庙的环境,还有诗人的思绪,透过岁月的尘烟仿佛看到遥远北地的景象:抬头看是“云边雁断胡天月”;四面顾望是“陇上羊归塞草烟”。而苏武正是在这天地茫茫家国万里,音讯全无的孤寂中坚守汉节,实在令人敬仰!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颈联说,苏武归国后,见往日的楼台殿阁仍在,但武帝及武帝所设的“甲帐”都已不复存在。回想当年奉旨出使时武帝为他赐节饯行,他戴冠佩剑意气风发,正当壮盛之年。“回日”即苏武回国后。“甲帐”是汉武帝所造的帐幕。“冠剑”指苏武出使时的装束。“丁年”即壮年。颈联这两句写苏武回国后的所见所感,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及对武帝的追思。据史书记载苏武“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尾联说,苏武历经生死固守汉节,归国后竟不得封侯,只能空对秋水悲叹年华已逝。“茂陵”即汉武帝陵,这里借指汉武帝。“封侯”即封拜侯爵。尾联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寡恩的批评之意。至汉宣帝时,帝赐苏武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但武帝长眠茂陵,见不到苏武封侯受爵了。苏武也已从意气风发的壮年变成皓首苍颜的老者,时过境迁而物是人非,苏武的一腔忠君与爱国的情怀只能“空向秋波”吐诉。最后一笔把苏武这位爱国志士的形象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是时代的需要。杜牧《河湟》诗云:“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温庭筠这首诗,正塑造了一位“白发丹心”的汉臣形象。

艺术方面,第一、本诗在时空描写方面深得纵横捭阖、驰骋自如之妙。第二、灵巧而活泼的用典,使作品更加情思隽永,耐人寻味。第三、工整的对杖更增加了诗的绘画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