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4 星期六 农历甲辰年十一月十四日

名人名言

【原文】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牧民

【大意】

粮仓充实了,然后百姓们才能明白礼节;丰衣足食了,然后百姓们才能形成荣辱观念。(此句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管子认为,统治者必须重视农业生产,在物质财富丰富的基础上,再采取教化与赏罚和加强民风民俗建设,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


诗一首

宿府

〔唐〕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

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

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

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

强移栖息一枝安。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集部·御定全唐诗 卷 228

【译注】

公元 764 年秋天,杜甫的好友严武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杜甫在其府中做参谋,当时他住在成都郊外的草堂,晚上下班来不及回家,只好住在府中。有一天晚上他辗转反侧睡不着,写下该诗。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此句为倒装,第二句应在前。其中“独宿”二字,为本诗之眼。“独宿”幕府,眼睁睁地看着“蜡炬残”,夜不能寐的苦衷已见于言外。而第一句“清秋幕府井梧寒”,则通过环境“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在未写“独宿”的事实之前而先写了“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可说是意在笔先,起势高峻。

颔联“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写“独宿”的所见所闻,其造句之新颖也非同一般。七言律句,一般是上四下三,这一联却是四、一、二的句式,每句读起来有三个停顿。诗人化百炼钢为绕指柔,以顿挫的句法,吞吐的语气,烘托出一个看月听角、独宿不寐的形象,表现了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

后两联就“独宿”之景,直抒“独宿”之情。“风尘荏苒音书绝”紧承“永夜”句。“永夜角声”,意味着战乱未息,引起诗人许多感慨。“风尘荏苒”指战乱延续的时间很长。诗人时常想回到故乡洛阳,却由于“风尘荏苒”,连故乡的音信都得不到。“关塞萧条行路难”,紧承“中天月色好谁看”。诗人流落剑外,一个人在这凄清的幕府里长夜不眠,仰望中天明月不由得心事重重。此联直抒“宿府”之情。但“宿府”时的心情很复杂,用两句诗无法写完。于是用“伶俜十年事”加以概括,意蕴深远。

尾联“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照应首联。作为幕府的参谋而感到“幕府井梧寒”,诗人末联用了个典故,出自《庄子·逍遥游》,其中说到“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他自己也一样,漂泊在外十余年,现在也不过是栖息在节度使幕府参谋这一小小职位上而已。用一个“安”字不过是诗人自我解嘲而已。诗人一夜徘徊徬徨,辗转反侧心中并不安宁。

诗中抒发伤时感事之情,表达出作者对于国事动乱的忧虑和他飘泊流离的愁闷。正是始终压在诗人身上的愁苦使诗人无心赏看中天美好的月色。前六句具体写出了对风尘荏苒、关塞萧条的动乱时代的忧伤。最后两句虽写“栖息一枝安”,其实是他辗转流离的苦闷。

此诗以景寓情,以情驭景,脉络清晰,十分准确深刻地刻画出诗人的心情与遭遇,实为其“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