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3 星期二 农历甲辰年十一月初三

名人名言

【原文】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格言联璧·接物类》

【大意】

遇到事情应当先为别人着想,议论别人时要先想想自己。


诗一首

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销。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集部·御定全唐诗 卷 197

【译注】

这首诗立意咏赞早梅的高洁,作者并没有发一句议论和赞语,却将早梅的高洁品格和诗人的赞美之情清晰地刻划出来。全诗从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

“一树寒梅白玉条”描写早梅花开的娇美姿色。“一树”实为满树,形容花开之密集而缤纷;“寒梅”指花开之早,还在冬末春初的寒冷季节,紧扣“早”字;“白玉条”生动地写出梅花洁白娇美的姿韵,像一块块白玉似的晶莹醒目。这是对梅花外貌的描写,有形有神,令人陶醉。此句既写出了寒梅的形神,又照应了“寒”字。

“迥临村路傍溪桥”,从生长环境中表现早梅的高洁品格。花草无知,不会选择生长环境,但这里诗人在真实的景物中,融入人的意念,仿佛寒梅有意远离村路,而到偏僻的傍溪近水的小桥边,独自悄悄地开放。这就赋予早梅以不竞逐尘世、无哗众取宠之心的高尚品格。这样就使诗的意境显得开阔,进一步突出了早梅的高洁。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

后两句,抒发诗人初见桥边早梅的感受。“不知近水花先发”是承上两句对早梅的铺写之后的转折,用惊叹的口吻表达了对近水梅花早开的惊喜之情。“疑是经冬雪未销”,写出“不知”的缘由,用一“疑”字,更为传神,它将诗人那时的惊喜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似乎诗人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是梅花,而怀疑是不是未融化的冬雪重重压于枝头。这就与首句的“白玉条”紧密呼应,喻比出梅花的洁白和凛然不屈的形象和品格,从而含蓄婉转地把诗意落到实处,使诗的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加强了人们对早梅的倾慕之情。

一首绝句,仅二十八个字,就能将梅花写得如此之美,除立意新颖之外,还在于诗人从现实生活的观察中,能捕捉住早梅的洁白的颜色、偏僻的地点、早春季节、耐寒的气质、俏丽的姿态等特征,加以艺术的提炼和概括,并借助像“白玉条”“冬雪压枝”等生动形象的比喻,鲜明传神地塑造出早梅的品貌和气质,使人生发出美不胜叹的感觉。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而这首诗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对寒梅花发,形色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错觉。宋代王安石有《梅花》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梅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不是雪,和这首诗意境可谓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