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30 星期六 农历甲辰年十月三十日
名人名言
【原文】
守身不敢妄为,恐遗羞于父母。
【大意】
洁身自爱,不敢胡作非为,怕自己做了不好的事,会让父母丢脸。
诗一首
杜陵绝句
南登杜陵上,
北望五陵间。
秋水明落日,
流光灭远山。
【译注】
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是天宝二年(743 年),李白待诏翰林,奉诏侍从游宴作应制诗(奉皇帝的命令而写作的诗文)多首。与好友游历山水也曾出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的情景。但是就在这一年(天宝二年)之秋,遭到朝中其他人的排挤,并在次年被贬出长安,于是产生了隐居山林的想法。
这首诗突出了李白创作融情于景的特点,语言简练,通俗易懂。
“南登杜陵上”,“南”字首先点明了作者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指出杜陵位于渭水南岸。
“北望五陵间”,第二句把作者从南岸看到的风景刻画出来。两句一南一北,互作映衬,不仅写出了作者的位置,还为下两句所写的事物做了铺垫。作者站在杜陵上登高望远,不仅看到了对岸的五陵,还看到了眼前壮阔的渭河和远处连绵的群山。
第三句“秋水明落日”是说落日映照,秋水格外明亮。其中“秋”字点出了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明”字在这里应该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使动用法,这句话的意思是:由于秋水的映照,使得落日光线更加明亮。表面看是描写日落时的景观,实则含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单从字面上看很难理解这层意思,但若结合作者创造此诗时的背景就不难理解。
末句“流光灭远山”中“流光”指流动的光。渭水流动,使倒映在水中的日光也忽明忽暗,闪烁不定,自然远处的群山也会随着水中日光的流动而显得若隐若现。这句同上句一样,在景物描写背后暗藏了作者回归山林的思想。古人尤其是才华横溢的人,如果怀才不遇或在官场上遇到排挤,都会产生隐居山林的想法。李白此时受到谗谤,不免会产生隐居的念头,所以“远山”在他的这首诗中就不只是个普通的景色。
这首诗虽然是在刻画景物,但其实是对自己当下境遇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慨叹。诗中描绘秋日黄昏时分的美丽景色,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境遇的感喟。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李白在政治上遭遇排挤的不满和对于理想中光明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