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0 星期四 农历甲辰年九月初八

名人名言

【原文】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 韩非子·喻老

【大意】

干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崩坍决堤。百尺高楼,可能由于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发火灾而焚毁。


诗一首

再遊玄都观

〔唐〕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集部·御定全唐诗 卷 365

【译注】

该诗是《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以下简称《戏赠》)的续篇。诗前有《小序》:“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此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

序文写得清楚,诗人因写了看花诗再度被贬,一直过了十四年,再度被召回长安任职。此间,皇帝由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换了四个,人事变迁很大,斗争仍旧继续。作者旧事重提,向打击自己的权贵们挑战,表示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

和《戏赠》一诗相同,此诗仍用比体。“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从表面看,它只是写玄都观中桃花之盛衰存亡。道观中宽阔的广场已经一半长满了青苔,说明其地已无人来游赏了。如本诗之《小序》所言,“如红霞”一般的满观桃花,“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而代之以不足以供观览的“菜花”等。这两句写出一片荒凉的景色,并且是经过繁盛以后的荒凉。与《戏赠》之“玄都观里桃千树”,“无人不道看花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人们清楚地看到了玄都观的盛衰变化。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两句由花事之变迁,关合到自己的升沉进退,因此想到:不仅桃花无存,游人绝迹,就是那位辛勤种桃的道士,也不知所终,用反诘的句式把玄都观的今昔写足。玄都观里连“种桃道士”都不知哪儿去了,其荒凉破败到何等程度自然是可以想见的了。因为本诗的第三句是无疑而问,所以第四句不作正面回答,没说种桃道士到底归何处去了,而说因上次看花题诗,被贬的刘禹锡现在倒又回到了长安,并且重游旧地了。这两句虽作了转折,但并不突然,而且衔接十分紧密,言下有无穷的感慨。

再就其所寄托的意思看,则以桃花比作诗人的政敌武元衡(时任宰相)等达官显宦们。与《戏赠》相同,种桃道士则指打击当时革新运动的当权派。这些人,经过二十多年,有的死了,有的失势了,因而被他们提拔起来的新贵也就改变了原有的煊赫声势,让位于另外一些人。“桃花净尽”四个字力透纸背,对武元衡等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桃花之“净尽”,正是“种桃道士归何处”的答案。

诗人心中想的是俗话所说“树倒猢狲散”。而这时,“我”这个被排挤的人却又回来了,难道是他们所能预料到的吗?诗中流露着诗人满怀胜利的喜悦,对于扼杀那次政治革新的政敌,诗人投以轻蔑的嘲笑,从而显示了自己的不屈和乐观,显示了他将继续战斗下去。

刘禹锡玄都观两诗都是用比拟手法,讽刺当时的人物和事件,除了寄托的意思之外,仍然体现了一个独立完整的意象,艺术手法是十分高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