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7 星期六 农历甲辰年八月初五

名人名言

【原文】

凡事皆能谨于几微,则不至于差之大矣。

—— 明 薛文清

【大意】

凡事都能从一开始就能谨小慎微,最后就不至于犯大的错误。


诗一首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集部·御定全唐诗 卷 226

【译注】

上元元年(760年)之春杜甫由秦州漂泊至成都浣花溪畔。成都乃蜀汉建都之地,城西北有诸葛亮武侯祠。诗人寻幽凭吊,写下这首七律,抒发对于这位政治家的德行才智的崇拜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三者于一炉,在历代赞颂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由历史记忆缅怀先贤并蕴含着诗人对国家命运和未来的期盼。

首联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丞相祠堂”紧切题意,饱含崇敬。“何处寻”体现了诗人追慕先贤的执着和虔诚造谒。次句“柏森森”展现出柏树的伟岸苍翠,令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其所绘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明朗,动静相衬,恬淡自然。“自春色”“空好音”不免产生一种哀伤惆怅之感。“自”和“空”在这里互文,使诗义互相补充和渗透,读来更加朗朗上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上句写诸葛亮预见吴魏蜀三国鼎立的政治形势,下句写他出山之后,扶佐刘备、刘禅,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

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咏叹诸葛亮功业未成病死军中的历史不幸。他的一生无疑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以行动践行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使这位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概言之,此诗话语奇简,容量颇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诉尽诸葛亮的生平,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展现于读者面前,后世的爱国志士和普通读者一读到这首诗,特别是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便油然而生。

在艺术表现方面,诗人设问自答,以实写虛;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启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作品一唱三叹,余味品之无穷。人称杜诗“沉郁顿错”,《蜀相》正是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