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4 星期六 农历甲辰年七月廿一日

名人名言

【原文】

当知器满则倾,须知物极必反。

—— 幼学琼林 卷三

【大意】

应当知道欹器满了就会倾倒,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必然走向反面。(欹音欺。欹器是古代倾斜易覆的一种盛水装置,水少则倾,中则正,满则覆,人君可置于座右以为戒。)


诗一首

〔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集部·御定全唐诗 卷 675

【译注】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不可没有物,但也不能纯粹写物,不然即便非常逼真,也不过是有貌无神,毫无生气。此诗句句不见一个菊字,但字字充满了对菊花的热爱之情。

“王孙莫把比蓬蒿”,首句作者直抒胸臆,训斥那些王孙贵族们菊蒿不分,实际上是在斥责他们是井底之蛙,尺泽之鲵,不识人才。

“九日枝枝近鬓毛。”重阳之时,芳菊盛开,独傲秋霜。人们感物怀人登高赏菊,每个人都把菊花插于发间。杜牧有“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的诗句,体现出了菊花的尊贵。

“露湿秋香满池岸”,丛丛秋菊,饱含露水;缕缕菊香,飘满池岸,沁人心脾。九月九日菊花节期间,古城开封的菊花品种繁多,抬头低头无处不见五光十色盛开的菊花,真的是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由来不羡瓦松高”,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菊花从来都不羡慕房顶瓦松的高位,不慕虚荣。“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的气节,使主题和诗意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此诗写菊,通篇不用一个菊字,但句句都饱含作者对菊的热爱,句句都寄寓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可以说,菊,就是诗人自己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