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6 星期六 农历甲辰年六月初一
名人名言
【原文】
责我以过,当虚心体察,不必论其人何如。局外之言,往往多中……即诗文亦然。赞者未必皆当,若指我之失,即浅学所论,也常有理,不可忽也。
【大意】
责备我的过错,任何时候都应当去虚心地亲身检查,不论批评者是什么人。局外人的话,往往是中肯的。就是批评诗文也是这样,赞成的意见未必都恰当,如果指出我的过失,即使是学问浅薄的人批评,也常常有一些道理,不可忽视。
诗一首
宿王昌龄隐居
清溪深不测,
隐处惟孤云。
松际露微月,
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
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
西山鸾鹤群。
【译注】
常建和王昌龄是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同科进士及第的宦友和好友。常建只做过盱眙县尉,此后便隐居武昌樊山。王昌龄虽仕途坎坷,但并未退隐。常建退隐途经王昌龄入仕前的居所,即安徽含山县石门山,触景生情,遂作此篇。
首联“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此写王昌龄隐居之所在。“深不测”一作“深不极”,并非指水的深度,而是说清溪水流入石门山深处,望不到头,只有白云一片,这是隐者居处的标志。王昌龄贫穷,云也孤(“隐处唯孤云”),更见其清高。
中间两联写夜宿隐居处之所见所感。一座茅屋,前有松树,屋边种花,院内莳(音世,意思是种植)药,独居而孤,热爱生活。“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明月不知今夜常建居此,依然“犹为君”相伴。君指王昌龄。这里清贫幽静,仅有一处茅亭。“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夜宿茅亭,花影团团,错落斑驳。各种药草,繁茂依然,只是无人看管,青苔滋生。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王昌龄没有退隐的遗憾。
尾联写作者的归志及对王昌龄的讽劝。“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常建借赞美王昌龄的归隐之所,说“我也要像你这样生活”。话虽这样说,实为对王讽劝,招王与其归隐,这是本诗之主旨所在。终篇都在写王居之景物对于王的深情厚谊,意在说王归来。此谓之赞此劝彼,意在言外。其动人在写情,其悦人在传神,其艺术风格确近于王维与孟浩然一派。
这首山水隐逸诗,在盛唐时期已传为名篇。到清代更受到“神韵派”的推崇。此诗与《题破山寺后禅院》并为常建之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