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7 星期六 农历癸卯年八月廿三日

名人名言

【原文】

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

—— 元 高明 琵琶记

【大意】

时光似箭流逝,催人变老,日月穿梭往来,催促少年珍惜时光。


诗一首

客夜

〔唐〕杜甫

客睡何曾著,

秋天不肯明。

卷帘残月影,

高枕远江声。

计拙无衣食,

途穷仗友生。

老妻书数纸,

应悉未归情。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集部·御定全唐诗 卷 227

【译注】

宝应元年(762年)秋,杜甫送严武还朝,从成都一直送到绵阳奉济驿,当他正要返回成都时,成都少尹徐知道作乱,于是杜甫避走到梓州,此诗即流落梓州时所写。

首联“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提笔入题,笼罩全篇。“何曾”与“不肯”显得特别精警,尤为诗评家们所赞赏。

颔联“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紧承首句“客睡何曾著”,“高”字用作动词,意思是江水从远处高山而来,夜静听之觉其声来自于比枕高之处。

颈联“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是说生计笨拙,衣食皆无;处境艰难,只能够依靠朋友生活。这两句正是遥接首联“秋天不肯明”而来,倾诉“不肯明”的烦怨的原由。

尾联“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这意思是说,“老妻啊,你应当理解我不归的原因啊!”诗人心中的无限酸哀涌吐不尽,令人不忍卒读!尾联也正是首联“何曾著”和“不肯明”的原因。

本诗题为《客夜》,全诗通篇却不见一个“夜”字,但又全是“客夜”之情和“客夜”之景,确有高处着笔,不落言荃之妙。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层次起伏,首尾一贯,曲尽章法变幻之妙。

(身修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