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6 星期一 农历癸卯年五月初九
名人名言
【原文】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大意】
人在穷困时不丧失道德标准,在显达时不背弃自己做人的原则。
诗一首
晚桃花
一树红桃亚拂池,
竹遮松荫晚开时。
非因斜日无由见,
不是闲人岂得知。
寒地生材遗校易,
贫家养女嫁常迟。
春深欲落谁怜惜,
白侍郎来折一枝。
【译注】
此诗作于唐宣宗大和三年(829年),作者由桃花晚放联想到寒士易弃而深深感叹,抒发了诗人珍爱人才的心情。
首联“一树红桃亚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满树桃花红艳似火,枝桠伸向池塘水面,微风吹拂,轻轻摇曳;翠竹掩映,青松遮盖,虽开放较晚,却有着独特的风格与个性。
颔联“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诗人感叹,若不是斜日临照,与红花相映,若不是作者本人是一个投闲置散之人,就不会发现在这“竹遮松荫”之处还有如此艳丽动人的桃花。
颈联“寒地生材遗校易,贫家养女嫁常迟。”这是诗中警句,也是本诗的主旨。诗人把议论和比喻结合起来,显露出讽喻和批判的锋芒。生长于贫寒处便容易被轻视和冷落,花木如此,人更是如此。“贫家养女嫁常迟”提出了一个社会问题:识别选拔人才不应以家世贫寒弃而不用,而应广泛搜罗,唯贤是举,唯才是用。
“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来折一枝。”白居易独具慧眼,折取一枝“红桃”。这种与众不同的“人才观”正说明作者对于人才问题不同流俗的高明见解。
白居易的诗歌通俗易懂,雅俗共赏。他十分注意语言的加工和提练,使人不觉晦涩,但又不同于生活中的口语,显然是经过认真的反复推敲、选择和艺木加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