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0 星期六 农历癸卯年四月廿三日

名人名言

【原文】

不能则学,疑则问,欲行则比贤,虽有险道,循行达矣。

——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第五十四

【大意】

没有才能就学,有疑问就问,想做事就仿照前人,虽然有艰险的道路,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就没有行不通的。


诗一首

诗品二十四则之 含蓄

〔唐〕司空图

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

语不涉难,

已不堪忧。

是有真宰,

与之沉浮。

如渌满酒,

花时返秋。

悠悠空尘,

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

万取一收。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集部·御定全唐诗 卷 634

【译注】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巅峰,无论诗人的规模还是诗的数量,没有哪个朝代能望其项背,诗歌理论也达到了巅峰,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便为其代表作,它主要探讨诗歌美学理论,成了中国文学史的名篇。《含蓄》是《二十四诗品》的第十一品,是本书最具文采的篇章之一,向来为人们称道。既名含蓄,下笔就不能太露骨,提出“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作诗行文要将“神韵”置于首位,让读者品出“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作者举例说,“语不涉难,已不堪忧”:在措辞上没有苦大仇深的句子,但忧患却令人嘘唏不已,以文已尽而意有余,回味无穷为上。

含蓄所要达到的境界“是有真宰,与之沉浮”。真宰即万物运行的内在规律,即作品的内容与情感。含蓄要根据作品的“沉浮”而“与之”,须得自然。如酒之溢出于器,虽已积满,而仍不休;抑如花之将绽,遇有秋寒之气,则必放慢其速,含而不露。两个比喻既切命题,又给人以美的享受,文采四溢。

文到第三段而境界始大,空中之尘,海中之沤,无穷无尽,而诗人只取其九牛之一毛,也就理解其特质了。进而以一驭万,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而末句“万取一收”与首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一纲领性判断相照应,这也正是一种含蓄的笔法。

(身修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