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8 星期三 农历癸卯年正月十八日
名人名言
【原文】
求之其本,经旬必得。求之其末,劳而无功。
【大意】
做事情如果从根本做起,经过一段时间必定能够有收效;而如果从末做起,必定是劳而无功。
诗一首
将赴荊南寄别李剑州
使君高义驱今古,
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能化俗,
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滪双蓬鬓,
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
春风回首仲宣楼。
【译注】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李剑州时任剑州刺史,是个有才而未被重用的地方官。前一年杜甫到过那里,和他有过交往。这年杜甫将离蜀东行,写了此诗寄给他。
首联“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热情歌颂李剑州的政绩,为他沉沦州郡的坎坷遭遇而惋惜。
颔联“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文翁政绩流传蜀中用以比拟李剑州在此任刺史,李广和李剑州同姓,未被封侯,遭遇也类似,诗人以文翁、李广比剑州刺史,同情其怀才不遇而扣壶长吟。在此联中,杜甫分别用“但见”和“焉知”两个虚词,一呼一应,一开一合,精神顿出,有如画龙点睛,破壁飞去。
颈联“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写的是意想中的诗人自己“将赴荊南”的情景。他“路经滟滪”,见瞿塘风涛之险恶,“天入沧浪”,见江汉烟波之浩渺。用“双蓬鬓”和“一钓舟”,“滟滪”和“沧浪”相对照,构成鲜明的形象,展示出一幅扁舟出峡图。
尾联“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诗人清醒地意识到他所处的时代和自己的命运,即便到了荆南,也会像当年避难的王粲(仲宣)一样依人作客,身无寄所。
全诗由李剑州写到自己,又由自己的离情一笔兜回到李剑州,脉络贯通,起结转折,关合无痕。杜甫七律风格的基本特征,是它能在全篇之中营造出磅礴飞动的气势,而又和精密平整的诗律结合起来,所以“工而能化”,“中律而不为律缚”,从这首诗就可以体现出来。